
太和门前铜狮的编号“故204489 1/2”
“1/2”指的是这是一对中的一个
当你逛博物馆的时候,是否看到过文物上面写着的“神秘”号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及瓶底
比如故宫博物院,以“故”开头的一串数字。这是为了“查明身份”,相当于你的18位身份证号码。
藏品的“身份证号码”就是藏品的编号,一件一号。一般登记号用阿拉伯数码顺序衔接编排,不能跳号,并且一经确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复使用,馆藏文物注销后原编号仍保留。

紫禁城皇宫中的物品众多,种类繁杂,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改称故宫博物院)对原有的宫廷物品进行点查,编号定名以明身份、数量,从此紫禁城中的文物逐渐进入科学有序的管理阶段。
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至今,数次点查,使用了不同的编号与代码。


故宫博物院藏一串清代珊瑚朝珠的号签,
号签中的“吕”字为养心殿编号,“特”为养心殿补查编号。
“吕特十号10”为养心殿补查编号十号第10分号。
故宫原装陈设的物品使用的是千字文编号,这一形式的藏品编号现在用作参考号;古物陈列所时期有一套自己的藏品管理编号方式,比如“留平”号藏品;1941年迁入古物陈列所的藏品有标“热”“奉”字号,“热”代表热河(避暑山庄)移运至京的文物,“奉”为奉天(沈阳故宫移运至京的文物);接收、收购、捐赠的藏品也有各自的编号;文物南迁时,也产生了新的藏品编号。

古物陈列所留平物品新号号签

古物陈列所奉天号签
那么,关于“天字第一号”文物是在1924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物品是诞生的。当时点查方法以宫殿为单位,由入口左侧起逐渐编号、依序登录。因宫殿众多,“清室善后委员会”按“千字文”编号,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乾清宫为“天”、坤宁宫为“地”,上书房为“黄”等。在《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一编第一册乾清宫卷一》中载:“天字一至二,二层木踏登二个。”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字第一号”,其实是个垫脚凳。

文竹方凳。凳通体以文竹包镶。凳面为方形委角,有束腰,束腰上开有细长的矩形开光,四腿作鼓腿膨牙式,每条腿上均有长方形透孔。此凳采用包镶竹黄的做法,造型端秀,在清宫珍藏的文竹包镶家具中可谓精美之作。
到了2013年,故宫博物院正式公布了藏品总目。这在国内大型博物院中算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故宫藏品的准确数字为:25大类180.7558万件【截至今天,故宫官网给出的藏品数量是1863404(套/件)】。据说,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故宫文物总数量会将再次被刷新。

故宫博物院复查补号号签
累计起来,这已经是故宫第五次进行藏品清理。历史上,故宫博物院曾在1924-1930年、1954-1965年、1978年之20世纪80年代末及1991年之后分别进行过4次藏品清理。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号签
即便认可186万件藏品在数量级上的震撼力,倘若不了解藏品总目的编篡规则,仍会如同槛外人一样只因圆周率的无限数列而眼花缭乱,无法领略计算过程中“割之弥细,所失弥少”的美感。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点收补号号签
1949年以前,故宫旧藏文物登记号一直沿用“千字文”字头老号。1962年为了便利院藏文物的查账核对,将“凡院藏文物的旧藏部分和1949年以前新收部分,一律并编‘故’字”。1962年各库组按类别分别建立“故字号分类账”,以各库组完成建立“故字号分类账”的先后为序,由保管部总保管组发放“故字号”。当时,保管部金石组的雕塑库首先完成建账,所以诞生了“故00000001”,就是“‘石叟’款铜嵌银丝观音菩萨立像”,其位居榜首,与当年的“天字第一号”木板凳颇为相似。

“石叟”款铜嵌银丝观音菩萨立像
文物号:故00000001
故宫编号还有“新字号”。“新”字号部分类别,以入院先后为序,自1954年8月之后新收文物从“新00000001”开始编号。“书字号”,是第五次清理新出现的给“古籍类”藏品的贯号。“资字号”是针对故宫的“资料藏品”的编号。


定窑酱釉花口盘及盘底
诸如铅笔与钱币这样会容易出现“复件”的藏品。故宫也有相应的规定。对成组、成套、成册不宜分散的文物给一个登记号,作为一个登记单位。成组、成套、成册中的每一个单位给一分号,一分号为计数单位。如“故00179196-117/125铅皮铅笔”“故00179196-118/125铅皮铅笔”这样。

德国制蓝铅笔。德国制造。清宫旧藏。
依据《复件藏品登记法》“二、三级藏品,在五件以内的,逐件登记,每件一个登记号。超过五件,不论多少,合登一笔,给一个登记号,每件另给一个分号即计件号”的规定,同一种的钱币给一个总号,每件给分号,比如“雍正通宝”1000件,就编为故271451-1~1000/1000。

白玉兽面纹残件
至于残片标本类的藏品,故宫《藏品单位计数法》中也有规定,“残件无法成整但有收藏价值的,同样作为一个登记单位与计数单位”,“资玉器00001573玉残件等”“资玉器00001589宝石米珠等”均无法成整,遂以“包”为计数单位,账目备注残散件数。
从当年的“天字第一号”到如今的“故00000001”,承载着社会的变迁。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提高查找、调取藏品效率的同时,更加强藏品的安全,为我们智慧的文物工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