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和英,笔名荷英。回族,河北沧洲人,一九四七年出生。辽宁师范大学毕业,辽宁科技学院退休讲师。著作《李和英诗文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痴迷收藏多年,网名淘金侠。曾任本溪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是本溪市十大收藏家之一。近年,在《本溪日报》、《印象本溪》、《本溪晚报》、《现代商业银行》杂志,发表收藏研究文章七十余篇。
宋辽鸡骨白马的收藏故事与赏析
原创:李和英
写在前面:做为一个大众收藏爱好者,回忆自己收藏和收藏研究的经历所写的收藏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力图贴切地反映活生生的“古玩世界”(避免胡编乱造);力图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指示精神,尽微薄之力;力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收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所讲收藏心得乃一家之谈,供朋友们参考、借鉴。难免不当之处,恭请指正。收藏研究之中,“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要靠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和包容来拓展。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文物留住历史根脉,传播中华文明”。使盛世收藏,大放异彩!
——淘金侠
藏友“马大壮”(化名),因为在大学读书时,陪老师参加过“正规考古挖掘”。加之他祖传“看风水”的本事,经常走南闯北又酷爱收藏多年。因此,他的藏品和看古玩杂项的眼力,都相当不错。
这天,我到他的古玩店闲聊,见他又在打包准备发货。就说:“我很少‘开账’,你却买卖兴隆……”他微笑着说:“李老师!我的‘宣德炉’和铜器也好久没卖出一个了,现在就是珠子等能佩戴的小件‘火’,今天发的货,全是‘天珠’和‘西玛……’”
看着他古玩架上,十多年前花几万元买我的,那大个儿的“明末清初黑漆古冲天耳鼎式宣德炉”,还摆放在那里。就笑道:“这炉前些年人家翻倍地给钱买,你不卖。现在没人要了吧?”他笑出声儿来道:“我不后悔,还没稀罕够。你不说过‘风水轮流转’吗?真是啊!谁能想到当初‘老和尚’,‘大把抓送给我的天珠’,现在竟然这么‘火’。将来,‘宣德炉热’还会转回来的……”

2012年 本溪市博物馆展出时的留影
我笑赞道:“德高人长寿,心宽福自来。玩儿收藏,就得是这种心态…… ”
一边调侃着,我开始看他古玩架上几盒子“小件玉器”。他见我一直摆弄着这个“玛瑙马”,就说:“这是‘老的’,现在也没人喜欢、没人认,都跟风儿买珠子。李老师!你拿给xxx就行。”我说:“玛瑙都‘鸡骨白’了,过千年了吧?”他说:“是啊!我认为是‘宋辽’的。”
因为碱土还包裹着它的一部分,我说:“马嘴这儿是不是还有个孔啊?”“马大壮”接过去说:“‘碱皮壳’我没动,哦!还真像有孔。”于是,他拿出“手机针”连挑带钻,终于钻透了。这时,我见大孔和小孔的边缘,和马身上掉了‘碱皮壳’,露出玛瑙的地方一样有宝光。就按他说的价儿,给他打过钱去。
当下是古玩收藏的“低迷期”,我的收藏研究文章在《印象本溪》读者减少。我常投稿的纸媒也从八版减为四版,我的文章在收藏版,从过去的整版发表,收缩到今年的“豆腐块”。主编“一寸丹心”和“阿虎”(化名)工作兢兢业业,一直鼓励我多投稿。“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深知当前更应该不忘初衷、不懈努力、义不容辞地坚持宣传收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便研究撰写起这篇宋辽鸡骨白玛瑙马的文章。
说是研究,其实不过是共同学习、探讨。我们工薪大众收藏爱好者,玩儿的多是些“不值钱的小玩艺儿”。我更是被一些人称为“地摊儿迷”、“玩儿普货的”。我却觉得:少些“一夜暴富”的奢望,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多学习、多研究、练眼力,在地摊儿、古玩店淘宝,其乐无穷、兴趣盎然。我的收藏体会是:从大众工薪层的经济实力和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玩儿出快乐来;玩儿出友谊来;玩儿出健康来;玩儿出文化来;玩儿出效益来,便心满意足了。陶醉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海洋里,是件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啊!

玩儿古玩,如果遍地都是真的;都是值大价钱的东西;都是大家认知一致;就没有玩儿头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个玛瑙马,在认知上也各有不同。这里只说说我为什么对它“一见钟情”。
一、它的古拙之态,牵动我童年沧州老家的回忆。
此玛瑙马高2.5厘米;长4.3厘米;厚1厘米;重13.8克。腹下一大孔,分出肢体整体形象。嘴部一小孔,可用于拴绳佩戴。四肢简塑骨架下呈平台,可立体摆放欣赏。堪称造型简洁、古拙,小巧玲珑。拿它到手一看,竟然把我带回古老、神秘沧州老家童年的那些情景。
老家沧州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千年之前的大铁狮子;古老、雄伟的大清真寺;因燕赵自古人杰地灵,还埋葬有很多历史名人,部置着石人、石马、石龟的墓地。

我小学一年级,暑假的一天。陪小伙伴们到大运河去洗澡。我是不敢再下河了,因我偷着下河,被父亲发现狠狠地揍了一顿。母亲见了我屁股上被打的多个发红的大手印,心痛的还掉了眼泪。我趴在岸边大柳树下,等着小伙伴儿们。大运河两岸夏天的景色,美不胜收。小伙伴儿们光着屁股,嬉闹着游泳、戏水。还不时做着鬼脸“来呀!来呀!”地召唤、戏弄我不敢下水。调皮的我少年就爱说“顺口溜”,便细声嫩气地喊道:“大运河,弯又长。杨柳绿,白帆扬。我想下河洗个澡,又怕我爹大巴掌……”逗得小伙伴儿们哈哈大笑,纷纷上了岸,陪我一起去打羊草了。
我们越过据说是日本占领时期,准备修铁路筑起的高高的土堤,来到了有石人、石马、石龟的地方。之所以到这里来,因为我们从小听过许多关于沧州许多什么“尚书坟”、“将军坟”之类的故事。还有这些白色的石人、石马、石龟,当初“闹鬼儿”等既吓人又离奇、神秘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每到夜里这里石人的眼睛,就会时而发亮。有人靠近墓地,石人就会怒目圆瞪、龇牙咧嘴,还发出吓人的声音;还说:石马、石羊夜里会走出墓地吃草,甚至吃庄稼。有个“风水先生”让把曹庄子靠近墓地的几十户人家,改名“卤庄子”。石马、石羊就再也不敢出来吃草、祸害庄稼了,当然这都是传说很早以前的事儿了。
等我们见到的时候,那高高的大石人,它们的头都不见了。有说:那石人眼睛是夜明珠、头里有金银财宝,被“南蛮子憋宝”偷走了;也有说是让日本鬼子弄走的;石龟只剩下一只,还埋在地里半截。另一只是古时候大运河发大水,它趁机逃跑了。这只大半截身子埋在地里的石龟是母龟,它用力拽着公龟,不让它走。结果没拽住公龟,自己还陷到地里去了……
我之所以约“二朋哥”、“老慈弟”(均化名)等小伙伴,陪我到这里来打羊草。因为我早就知道没有人来这里打羊草,所以年年这里的草又多又高。当然,我们的好奇心是主要因素,摸摸石人、骑骑石羊、爬爬石马、踩踩石龟,都显示“男子汉”的勇敢。
小伙伴儿们尽情地玩着,我还得完成父亲交给我“光荣而艰巨的”打羊草的任务。拿着镰刀、背着粪筐,在石人、石马等周围割草。石马边上的草最少,我们就说它“嘴馋”给偷吃了。其实是石人太高,石龟、石羊又矮。我们不少小孩子都爱骑这石马的缘故。
墓地里最高、最大的坟,埋着“将军”。两边各有一个坟也较大,其余的小土包也都是些坟。“南蛮子”、“日本鬼子”都曾经要挖“将军坟”里的宝,但因为坟里有“机关”、坟旁还有两条“长了鸡冠子”的大蛇毒护卫,他们才没敢动。
这些传说吸引着我们小孩子,也的确——大人们也少有人靠近那大坟。所以,大坟那里的野草才长的那么多、那么高。我仅在大坟下边割的草,就把我的粪筐装满了。但见最大坟上头的草,更多、更绿,就大胆地跨上一步,用镰刀割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就又割了一捆。刚捆完那梱,起身要再割。抬头看时,只见一条比鸡蛋还粗的草绿色大蛇,在前面草丛里盘着,仰起它的头,直门向我吐着长舌头。我吓得大喊一声:“蛇!”拎起那捆草就跑。
“二朋哥”听我这一喊,也看见了那大蛇。拽了把“老慈弟”他们,背起我装满草的那粪筐就跑。我一手拎着那捆草,一手紧握着那把锋利的镰刀,紧跟在他们后边跑去。
跑到大道上,再回头看大蛇并没有来追我们,才松了口气。我们转惊为笑,都说自己并没害怕,唱着歌儿回家了。
到家后,父亲见我打了那么多草喂羊,微笑着转而严肃地对四哥说:“看看!你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都不如个八岁的小孩子。光顾着玩儿啊!……”四哥不敢吱声,低下头去。
父亲走后,四哥问我:“你在那打的草?”我说:“在‘将军坟’,还看见一条大蛇……”四哥说:“啊!你真命大,你遇见的是‘蛇孩子’,要是遇到‘蛇爹、蛇爷爷’、‘蛇精’,你就没命了!”听四哥这么一说,从此,我再也没敢去“将军坟”打草。
这是七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们老家有“沧州的狮子;景州的塔;淮镇街头赤兔马(石头马)”等俗语,那些有趣儿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没想到古稀之年玩儿收藏,见到这个鸡骨白玛瑙小马,回忆起童年时那天真的趣儿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
我爱不释手地端详着这玛瑙马:它的面部,尤其是右面部有红色沁 ——“古玉红沁,价值千金。”跳过俩竖耳的鸡骨白,颈部、马鬃、马背直到马尾,有五道原玛瑙的丝纹也呈淡红色。尤其马鬃处五道丝纹忽而一弯转,有红鬃随风飘逸之感。它两耳向前竖起;马鬃、马尾凸起,雕有斜纹;马身上砣有利落、准确的线条,表示马鞍、马笼头等配饰;马嘴一孔即表马嚼子,又可穿绳佩戴;特别是马的两个橄榄型眼和马的脸部,向左方略微一歪。使小马顿生动感和灵气。难怪它引起我的童年回忆和对它的一见钟情……

二、它的包浆、旧痕,尽显“中古”白中透润的鸡骨白。
鸡骨白是古玉收藏界的一个术语,是指古玉受地下碱性水土和高温、干燥等变幻莫测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质变白色。有研究文章说这种白“需一千八百年以上才有机会出现。”鸡骨白分:部分白、全白和过度的残白等程度。这和玉质的硬度、埋藏环境、埋藏时间有关。
搜文章找知识得知:碱性和其它化学物水土“顺着疏松的缝隙一层一层渗透进古玉里,最终将玉‘泡透’,并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将它通体白化,形成真正的‘鸡骨白’。而如果玉料够好,比如透闪石含量非常高、或是用玛瑙、水晶等一类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材质,泡在水里由于结构紧密或化学性质稳定,风化会进行得比较缓慢。所以在高古玉里,我们常见的通体鸡骨白现象,常常发生在使用地方玉进行雕刻的玉器上。比如良渚玉器、夏家店玉器、凌家滩等玉器,通体鸡骨白现象较普遍。而齐家玉器、龙山玉器和红山玉器由于常常使用闪石含量高的玉料进行雕琢,它们的鸡骨白往往只发生在表层,打强光照的情况下薄弱处依然能透光。”(详见:百度“搜文章找知识”)

我们打灯光来看,此玛瑙小马鸡骨白看似全白的一面,很多地方仍然透光。另一面,则星星点点的有鸡骨白,大部分是透光的。看上去白而且又有光滑和润度、玲珑剔透,更加可爱。
文章接着说:“那么鸡骨白为什么会有“润”的感觉的,在“古玉受沁过程……古玉在受风化的同时,外物会随着水进入风化的间隙,最终会再次填满缝隙,形成一种胶质感,这就是“胶结”现象,随着长年累月“风化”和“胶结”两个现象的同步进行,最终出土后古玉的“白”一定会有一种胶质感,也就是润的感觉。”

请看上图:此玛瑙马这种“胶结”现象的胶质感多么明显。凡古物都有阴阳面,此玛瑙马的两面沁色也是各有不同。而酸咬的仿古、赝品鸡骨白,不但有酸、臭味,也没有“白中透润的感觉”和自然的阴阳面,这是鉴别古玉真伪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这个鸡骨白玛瑙小马的年代,看作“宋辽”可能是下限了,无怪乎有藏友说它是“唐代”之前的东西了。
三、寓意催人奋发向上,老骥伏枥爱我家乡。

马是动物中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它矫健有力,奔腾似飞。秀美的体魄和肌肉线条,就像一件绝美的艺术品;老马识途——人们喜欢马、信任马,久而久之马就成为寓意吉祥的动物。从“四大名著”到民间传说,马的故事、马的成语屡见不鲜。龙马精神,表示一种奋发向上,斗志高昂的精神。特别在困境和低谷时,要像唐僧、刘备的白马,一跃而起,勇闯难关。还有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万马奔腾等等成语,都是以马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敢前进。

我爱我的老家河北沧州,也爱我的第二故乡辽宁本溪。“乡土情怀”使我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宣传收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我不但收藏了这个中古鸡骨白玛瑙小马,还收藏了多个不被人重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溪市陶瓷厂传承和创新辽瓷产品……奔腾的骏马”。(《本溪陶瓷史169页》)等陶瓷制品。其中收藏的1987年,“江西宜兴辽宁本溪联合陶瓷厂”生产的,由宜兴工艺大师设计并制作的,“窑变釉配马鞍、戴铃铛的骏马”最是喜爱。这些不禁让我们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本溪人万马奔腾、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关广梅、“破烂王”等诸多动人的故事。

有诗“古玩”曰:
古探历史学文化,玩生快乐健身心。
玛瑙小马招人爱,家国情怀最迷人。
—— 淘金侠2025年1月6日初稿,1月22日定稿。
附:2025年1月16日《本溪日报·洞天周刊》收藏版刊登的拙文。

与好友、著名学者,本溪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梁志龙同版刊文,深感荣幸。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