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今天带大家欣赏各大博物馆珍藏汉代古玉,无法复制的古典美~
一、工艺的时空烙印
1.原始工具与慢工细作
汉代玉匠使用砣机、线锯、解玉砂等工具,通过反复研磨而非切割完成造型。如“汉八刀”技法,寥寥数刀勾勒出玉蝉、玉猪的刚劲线条,这种举重若轻的技艺需数十年经验积累。现代电动工具虽高效,却难以再现手工的顿挫感和力道变化。
2.沁色与包浆的自然天成
古玉埋藏地下两千年,土壤中的矿物质、水分与玉质发生分子级交互,形成鸡骨白、铜绿沁、朱砂沁等独特色泽。现代酸蚀、火烧等做旧技术生成的皮壳浮于表面,缺乏由内而外的层次感,显微镜下可见人工染料的化学结晶与自然沁染的差异。
故宫博物院汉代螭柄玉盘
故宫博物院汉代勾连云纹玉灯
安徽省文物局汉代玉蝉
常熟博物馆汉代玉握猪
二、文化精神的物化象征
1.生死观念与礼制符号
汉代“视死如生”的丧葬文化催生了金缕玉衣、玉琀、玉握等专属器物。例如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以2498片和田青玉编缀,不仅象征身份,更承载“不朽登仙”的信仰。现代仿品纵使形制相同,却剥离了“天人合一”的原始语境。
2.纹饰中的宇宙观汉代玉璧上的谷纹、蒲纹隐喻五谷丰登,螭虎纹象征皇权与辟邪,线条流动如云气,呼应当时盛行的谶纬思想。而当代仿古纹饰往往侧重形式模仿,缺失对“天圆地方”“四灵方位”等宇宙秩序的隐喻编码。
故宫博物院汉代鸟纹玉剑首
故宫博物院汉代玉蝉
杭州历史博物馆汉代兽面云纹玉剑璏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龙凤纹玉韘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剑格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兽面云纹玉剑璏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玉蝉
三、材质与时间的共谋
和田玉资源的变迁汉代贵族玉器多采用新疆和田籽料,质地温润致密。如今优质和田玉矿濒竭,市面常见俄料、青海料替代,其透闪石成分与油性差异显著。即便同用和田玉,未经千年地热作用的现代玉料亦难复现“老熟”质感。
不可逆的物理蜕变古玉的玻璃光(战汉特有光泽)源自长年摩挲与地下环境共同作用,表面形成纳米级硅酸盐膜。现代抛光虽可达到高光效果,但显微镜下呈现机械痕迹,而非自然生成的漫反射光泽。
河南博物院汉代蟠螭纹玉剑珌
河南博物院汉代兽面云纹玉剑璏
河南博物院汉代玉蝉
湖南省博物馆汉代兽面云纹玉剑璏
晋祠博物馆汉代玉蝉
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云纹玉剑首
首都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剑格
四、审美范式的时代断层
简约与力量的平衡汉代玉器摒弃战国繁缛,转向“大巧不工”的雄浑风格。典型如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以犀牛角为原型,弧线一气呵成,展现草原文化与中原审美的融合。当代玉雕受西方写实主义影响,往往过于追求细节而失却古拙神韵。
残缺中的历史叙事出土古玉的绺裂、蚀痕记录着真实的时间历程,如满城汉墓玉璧上的土蚀孔洞,形成“虫蛀纹”天然肌理。现代仿古刻意做残时,破损位置与程度常呈现人为设计的规整感,缺乏自然随机性。
首都博物馆汉代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汉代角形玉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汉代云纹玉杯
天津博物馆汉代玉蝉
天津博物馆汉代玉辟邪
武汉博物馆汉代谷纹玉剑首
武汉博物馆汉代卧羊形玉佩
武汉博物馆汉代玉蝉
新乡市博物馆汉代玉蝉
汉代古玉的美学价值,实为特定历史时空下人力与天工的共同杰作。每一道斑驳的沁痕,都是文明基因的密码,今人纵可追慕其形,却再难重现那个将玉视为“天地精魂”的时代精神。
回顾往期精彩 多看古玉超清大图 ,才能长眼力!
100件绝美古玉,养眼!
玩赏古玉,审美不可或缺!
古玉,需要终身学习!
目前为止 ,出土的艺术价值最高的西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