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砚在甬——历代铭文砚展

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除澄泥砚外,其余三种都属于石砚。石砚的主要材料是板岩,由多种矿物成分组成,主要有绢云母、石英、白云石、斜长石、方解石、黏土等成分,将包含这些成分的岩石做成砚台,更有利于发墨。通过展品,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石砚的颜色不尽相同,有黑灰色、暗绿色、砖红色、青紫色等,这是由各种矿物质在砚石中的不同组合决定的。

端 砚

明·石瘿黑端砚

本展展品中最多的就是端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一带,始于唐,盛于宋。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摩之寂寂无声,发墨快,砚出的墨汁细滑不损笔,且不易干涸,故古人有“呵气成墨”之说。

清·还椟端砚

清·夔龙纹洛神端砚

清·端砚

看展过程中,砚台的名称里经常出现X坑、XX坑字样,前面提过端砚是石砚,其原材料是岩石,岩石需要开采,这些X坑、XX坑就是开采石料的坑洞。

制作端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两处:一处位于斧柯山,在端溪至西江沿岸一带,此处主要有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绿端等著名坑洞,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又被称为“上三坑”;另外一处在北岭山一带,此处则有宋坑、梅花坑等。

清·老坑抄手砚

端砚石质以老坑为最佳,老坑砚石细腻娇嫩,颜色较丰富,多呈青灰色微带紫蓝。

清·大西洞带眼圭型纹端砚

大西洞是老坑著名坑口,现已封坑。

清·卢坑大西洞端砚

当代·大西洞暗香端砚

清·端砚

当代·宋坑小瀛洲砚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得名宋坑。此处所产砚石,颜色多紫红如猪肝,或紫偏青黄为主,这种凝重而浑厚的石色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

明·水坑抄手端砚

水坑对应旱坑,是根据开采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分类。水坑终年浸水,所采砚石具有幼嫩、细润的特点。

清·绿端抄手砚

绿端也是端砚名坑之一,北宋时开采,色泽青绿,微带黄色。

清·麻子坑罗汉洗像端砚

传说此坑是由清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发现开采,故而得名麻子坑。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

清·麻子坑鹅型端砚

清·麻子坑蕉叶纹双清馆度曲端砚

清·端砚

明·坑仔吐金背花端砚

坑仔岩是众多砚坑中与老坑最为接近的一个砚坑,无论石色、石质还是石品都十分相似。

清·坑仔抄手端砚

清·坑仔端砚

清·坑仔一本万利端砚

清·坑仔荷叶纹端砚

明·坑仔云岩砚

明·瓜瓞连绵纹端砚

清·携琴访友图背花端砚

明·太平有象端砚

歙 砚

元·金晕虎皮纹平板歙砚

歙砚产于婺源县、祁门、歙县一带,驰名于唐代,石质坚韧、润密,敲击有金属声,发墨如油。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歙砚石的花纹主要有罗纹、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等几大类。

明·苍穹在握金晕袖珍歙砚

宋·枣心眉纹平板歙砚

清·金晕梅花歙砚

当代·金晕歙砚

洮 砚

清·羽觞型洮河砚

洮河砚又名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取材于深水之中,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

澄泥砚

清·虾头红黄易小像背花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种非石材砚,其是由经过过滤及加工的极细泥制成砚胚,煅烧而成。澄泥砚色泽多样,其中以鳝鱼黄为最上品,蟹壳青次之,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可与石砚相媲。

砚的材质

当代·瓦当型瓷砚

砚台根据材质来分,可有石砚、瓷砚、陶砚、砖砚、玉砚、铁砚、瓦砚、竹砚、紫砂砚等,以上几种,在本次展览中,基本都有展出。

元·龙泉四足青釉瓷砚

当代·魏佛像砖砚

明·青釉瓷砚

明·铁铸暖砚

暖砚是为了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制成的砚台,砚的底座较高,多用金属制成,可置炭火以保持温度。

清·椭圆形祁阳石砚

清·大兴四年砖砚

清·留青竹砚

清·太平有象白玉砚

当代·汉画像黄龙元年砖砚

当代·瓦当型紫砂砚

当代·汉画像砖鲲鹏砚

当代·罗汉像背花红丝砚

红丝砚是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原产于山东省青州市黑山。

当代·铜雀台瓦砚

当代·祛除疫魔马到成功汉砖砚

当代·汉画像砖古欢砚

当代·北朝邺城瓦砚

当代·晋蜀师砖砚

当代·思接千载永和九年砖砚

当代·永和九年砖砚

当代·汉西王母画像砖砚

当代·汉玄武砖砚

当代·韩氏汉砖砚

当代·唐武周证圣元年砖砚

砚的样式

当代·莲鱼型鹅型鱼型眉子型

袖珍端砚一组

清·造办处制坑仔龙纹随型砚

清·荷叶型端砚

清·随形歙砚

清·五彩石淌池砚

清·㠛村瓦型砚(周恩来用砚

清·门式端砚

元·鱼子纹龟背竹节型歙砚

清·玳瑁斑平板端砚

清·大西洞包袱型端砚

清·澄泥淌池砚

当代·端州名品三叠砚

清·门式端砚

当代·赤壁天成砚

清·蒔绘盒倭砚

当代·春江初月砚

当代·一览众山小铭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