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布局来看,亭多为多边形,如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正多边形和矩形、扇形、圆形等,也可以两两四方组合成套方亭、一对圆亭组合成双圆亭,讲究均衡和对称。亭还常常和游廊、桥组合,延伸游览空间,增加游憩趣味。
从立面类型来看,亭可分为单檐和重檐2类:单檐的亭通常尺度小,灵活性强,从各个角度看过去都显得独立而完整,玲珑而轻巧;重檐的亭造型稍显隆重,以平面布局四方为例,不同的梁架结构和屋面形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立面效果,如四方重檐攒尖顶亭、歇山十字脊亭等。
从屋面形式来看,亭有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以及复合式等多种类型。
从亭油饰彩画等装饰做法来看,有做油饰彩画的,有只做油饰不画彩画的,或者彩画只做简单的掐箍头纹饰的。
亭的常见残损部位和病害
2.1 亭的常见残损部位
经调研,发现北京市区内文物古建筑布瓦屋面亭常见残损部位集中在结构部分、屋面部分和装饰部分。
1)结构部分。亭基础部分出现沉降、裂缝等现象,这是因为亭基础周围土壤有流失迹象,影响了基础的稳定性。部分柱子出现干裂情况,柱根糟朽,影响了结构安全。梁架的榫卯结构松动,部分梁木弯曲变形,承受力已达极限。
2)屋面部分。瓦件破损、缺失,导致屋面漏水。另外,屋脊装饰构件脱落,存在开裂情况。
3)装饰部分。装饰构件的表面容易被磨损,构件容易断裂缺失,从而失去了装饰作用。此外,油漆大面积脱落,失去对木质结构的保护作用。
2.2 亭的常见病害
不同形制的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结构构件不同,年久失修呈现的病害也不同,经调研,发现北京市区内文物古建筑布瓦屋面亭常见病害主要包括7点:第1,屋面部分瓦件破损、脊部歪闪开裂、捉节夹垄灰失效,瓦面滋生苔藓,山花板、博缝板、檐头连檐及瓦口糟烂等;第2,上架大木干缩开裂、拔榫歪闪等;第3,下架大木地仗油饰大面积龟裂、翘皮、褪色等;第4,倒挂楣子或者坐凳的棂条破损、缺失,坐凳面油饰龟裂、地仗破损等;第5,阶条石、踏跺等石材部分风化、走闪,勾缝灰脱落等;第6,外檐彩画空鼓开裂,褪色严重,内檐彩画严重积尘、失色等;第7,散水砖碎裂、下沉,灰缝缺失等。
3.1 屋面修缮技术
亭屋面一般采用揭瓦檐头、局部揭瓦、重新调脊等修缮方案,如果屋面有一半以上的望板糟朽严重,就需要全部挑顶,重新瓦瓦。
揭瓦檐头、局部揭瓦涉及瓦作和木作2个专业。要先揭开瓦件,卸掉苫背,拆掉糟朽的望板、飞椽和连檐、瓦口,并重新制作安装。然后将旧苫背层铲出斜槎,与新苫背层做好搭接,避免新旧交接处产生裂缝,发生渗漏现象。
屋脊当沟部分若是抹灰的,有部分残损可修补,大部分脱落需铲除重抹;瓦条、混砖有变形的需整修,情况严重的需重新砌筑或者堆抹。重新修补部位应勾抹严实到位,避免雨水渗漏隐患(图1)。
对于筒瓦捉节夹垄屋面,需要进行屋面查补,根据残损程度更换、补配破损和缺失的屋面瓦件,再重新捉节夹垄(图2)。

对于“筒瓦裹垄”屋面,修缮时应依照原有裹垄做法进行。“筒瓦裹垄”是一种修缮布瓦屋面的做法,常用于筒瓦屋面多次修缮后。它是在瓦垄的表面再用青白麻刀灰抹5~10mm,以铁撸子捋成灰垄,使瓦垄规整顺直,然后刷上青灰浆使得整个瓦屋面颜色一致。
具体操作是:在筒瓦瓦好后,用裹垄灰分、细2次抹,打底用泼浆灰,抹面要用煮浆灰。先在两肋夹垄,夹垄时要注意下脚不要大,然后在上面抹裹垄灰,最后用浆刷子沾青浆刷垄并用瓦刀赶轧出亮。注意垄要直顺,下脚干净,灰要“轧干”,不得“等干”,至少要做到“三浆三轧”[1]。裹垄灰用浆灰加水或青浆调匀后掺入麻刀,灰∶麻刀=100:3~4;煮浆灰掺青灰及麻刀,灰∶麻刀=100:3~4[2]。
3.2 大木构架修缮技术
如果大木构架干缩裂缝较小,在满足受力要求前提下,可采用嵌补方法进行整修。先将糟朽腐烂部位剔除并清理干净,经防腐处理后原样修补整齐,再用环氧树脂粘接,可加设铁箍2~3道。
如果大木构架腐朽严重,柱可采用墩接柱根的方法处理,墩接柱与旧柱搭交长度不小于40cm。注意使墩接榫头严密对缝,再加设铁箍,用直径为18mm的螺栓连接并用铁箍2道卧入[3];梁架则可采用抽换方式进行修缮。
3.3 装修修缮技术
亭倒挂楣子、坐凳楣子等装修是易损部位,装修损坏的情况主要包括仔屉、边抹、棂条残破缺损等。缺失的仔屉需按照原样添配棂条、修补局部损坏的构件。修缮所用装修木材尽量选用同种干燥木材,含水率需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细部纹样需保持一致,不改变原有风格。
3.4 基础台帮、踏步和散水修缮技术
台帮损坏的原因主要是台帮酥碱、松散和因漏雨渗水反复冻融造成的台帮鼓闪、阶条石走闪等。台帮修缮技术主要包括砖砌筑、虎皮石砌筑等。对于台帮墙体局部酥碱剥落、破损这一问题,可先将表层剔除,露出砖坚硬部分,根据酥碱的深浅程度,按照现场残损形状裁制砖条镶补牢固;台帮砖体风化酥碱深度在30mm以内的,采用打点修补做法;如果砖体风化酥碱深度大于30mm,采用剔凿挖补做法,修缮完毕后重新勾缝,勾缝灰缝应光顺,接茬自然,深浅一致。例如,虎皮石台帮常见病害是鼓闪、灰缝脱落,重新拆砌后做凸缝,凸缝的宽窄大小根据虎皮石的块体大小确定,比例要协调。
走闪的阶条石、垂带石、踏步重新归安;石构件断裂、表面风化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的,均现状保留,继续使用;表面污染严重,影响美观的构件采用物理办法清洗,如用对石构件无损的工具(软毛刷、软布等)进行擦拭清洗,禁止使用强化学试剂及高压冲洗。
散水容易发生缺失或者碎裂等病害。恢复缺失散水时应注意散水形式,按照原样进行恢复,如采用一顺出、褥子面等做法;碎裂的散水砖进行修整时,添配的砖块规格、砍磨方法应与既有做法一致。
3.5 地仗与油饰修缮技术
3.5.1 地仗修缮技术
亭地仗出现龟裂、松动的情况时,需采取较彻底的修缮方法,砍去龟裂残坏的地仗(图3),注意砍挠旧地仗不要伤及木骨,按原工艺重做地仗,注重油与水的比例,不偷工减料,不降低地仗的强度[4]。

各种类型亭的檐头部位直接受到雨水冲刷,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重新做一麻五灰或单批灰地仗。一麻五灰地仗处理经斩砍见木、撕缝、下竹钉等程序后,操油或汁油浆,以确保地仗的牢固性。汁浆(油浆配方为油满∶水=8:1,且不得有疙瘩),注意木缝内外要完全刷到,彻底清除尘污。各种灰浆用料严格按传统工艺配制,以保证地仗的坚固性。连檐瓦口重做四道灰地仗及朱红色油饰,搓颜料光油三道;椽望重做三道灰地仗,红帮绿肚油饰;椽头重做四道灰地仗。
3.5.2 油饰修缮技术
修缮好地仗层后,需要修缮下架大木的油饰,局部重做的油饰应与周边原有油饰颜色一致,修补后不得出现打补丁效果。凡刷朱红油和二朱红油的部位,必须先垫剧樟丹油(或粉红油、娃娃油)。油饰要求油皮饱满,色彩均匀,光亮一致;光油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满刷、超亮。
油饰修缮需要重点把控攒刮血料腻子、刷二道油漆、刷末道油漆工序。攒刮腻子之前要对浆灰、细灰进行打磨,打磨生油地仗用砂纸。对个别部位也可以用走腻子的方法进行。腻子由白粉或滑石粉加血料调和而成,调成后为土黄色偏红。刷头道油漆时,腻子干后即可进行油漆,血料腻子干燥很快,平面部分十几分钟即可干燥,窝角部位一日也能干好。均匀打磨、扫净之后,即可进行涂油饰[4]。刷二道油漆之前要先复找腻子,因屋面在未涂刷之前有些问题不易显露,刷油之后色彩均匀,问题即突出,故应对其进行修补。所用腻子为石膏腻子,用光油加石膏加水调和,之后进行打磨,再涂刷第二道油。刷第三道油层之前要对上一道油膜进行打磨,除掉杂物(图4)。刮风、扬尘等不利天气容易影响油漆表层观感质量,施工时应做好安排。
3.6 彩画修缮技术
彩画残损情况不太严重,局部残坏可以进行修补,新旧修补的彩画过渡自然,不能出现反差很大的情形。必须铲除重做的,在重做彩画之前,先将修缮建筑上的彩画所有纹饰拓描、记录下来,并拍照、编号、存档作为彩画重绘的依据,按建筑现有彩画形制及位置重新绘制;根据拓取的纹饰在牛皮纸上起谱子,依此绘制。彩画谱子的大线框架线条参照现状拓稿,细部纹饰与现有彩画保持一致。彩画谱子拟出后,经设计部门审核无误后定稿。在新做的地仗上按照新起的彩画谱子“拍谱子”,再按传统工艺用原色彩进行绘制。
彩画除尘方法需根据浮尘的具体情况确定。传统做法采用面团粘除积尘。这种做法效率比较低,掌握不好力度容易损坏彩画。现代的小型机具效果更好,可以使用鼓风机或压缩空气设备,以低风速吹拂彩画表面浮尘,避免过于强烈的风力对彩画造成损害,也可以使用吸尘器或软质吸尘布等工具、器具。对于顽固的泥渍或者结垢,采用清洁剂进行处理,清洁材料有无水乙醇溶液、纯净水、去离子水等。
为延长亭的寿命,应做好日常保养维护,避免出现较严重的破坏,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变形等伤筋动骨的情况。亭的日常维护工作指不需要扰动亭核心受力体系的保养维护工作,如屋面拔草、更换个别椽子或构件、小范围的油饰彩画见新、加固松动的台基、局部修补或更换风化的地砖等[4]。另外,在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对文物古建筑亭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人为干预和影响,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亭进行保护处理,避免过度维修、过度使用、管理不善对亭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通过持续、规范、科学地开展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病害威胁,保持亭的良好状态,延续亭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古建筑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针对亭屋面日常保养维护,需要对屋面进行经常性的清垄除草,及时修补开裂脱落的瓦垄灰等,对其的保养维护非常有必要。清理瓦垄沉积土,使用水冲洗,可以清除滋生杂草的土壤,同时清除掉散落的草种,避免后患。对于已经长草的屋面,可以采用人工清除、除草剂清除或者综合清除等多种方式,重点是连根彻底清理。对于已经长树的屋面,采用小型机具进行砍除后,再进行人工清理根系,过程中尽量避免扩大范围扰动瓦面和苫背层。另外,应对油饰构件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于局部油皮出现抽皱、龟裂等影响观感和质量但地仗层保存完好的情况,可以采用局部穿磨油皮以恢复油皮。还要对彩画进行日常维护,檐头部位做好防护网避免鸟类搭窝排泄,不具备做防护网的梁架等部位采取一定良性措施(如安装驱鸟装置)减少鸟类的留憩,避免对其造成伤害,还要及时清除表面的污渍、尘土、鸟粪等[5]。
亭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休憩空间,既能独立成景,也可以与廊、桥等组合搭配,丰富景观构成,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构成。本文对文物古建筑布瓦屋面的亭进行综合研究,对其营造要素、病害诊断、修缮技术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亭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韦友贝.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管理思考|以杨溪村古建筑修缮工程为例[J].文物天地,2024(10):4-8.
[2]虞嘉盛,孙宇.优秀历史建筑木结构修缮技术研究与实践[J].建筑施工,2024,46(9):1513-1516,1537.
[3]周乾.故宫古建筑油饰技艺中的传统材料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4,53(17):107-114.
[4]马炳坚.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下)[J].古建园林技术,2006(4):52-55,42.
[5]赵祥明.浅析泰安岱庙天贶殿彩画的文物价值和科学保护[J].古建园林技术,2017(2):60-64.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作者:林毅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